商業服務業智慧減碳補助計畫:一杯茶背後的綠色革命:如何讓日常療癒也能成為永續的力量

商業服務業智慧減碳補助計畫:一杯茶背後的綠色革命:如何讓日常療癒也能成為永續的力量-01

餐飲數位轉型 × 智慧減碳 × ESG 補助實例

手搖飲,是台灣最日常的快樂來源之一。
但你是否想過,一杯看似簡單的飲品背後,會涉及多少物料耗損、碳排放與能源消耗?

某知名連鎖飲品品牌在全台拓展門市、創造千萬營收的同時,也開始意識到:品牌如果想邁向長期永續,不能只靠單店經營效率。尤其當 ESG 成為競爭關鍵,轉型不只是環保,而是經營邏輯的重構。

這樣的覺察,其實來自營運中反覆出現的幾個問題:物料報廢高、物流調度混亂、顧客體驗難以一致。品牌團隊心中知道這些會成為未來成長的瓶頸,但始終找不到一個能夠「一次到位整合解決」的方法。

他們知道需要改變,但不知道可以申請補助

(多數連鎖餐飲轉型的共同盲點)

最初找上我們時,他們並沒有設定具體的轉型方向,更別說知道可以申請政府補助。

「我們就是覺得這樣下去會卡住,但又不知道怎麼做比較對,也不確定這種東西能不能申請補助?」這是他們第一次會議的開場白。

許多連鎖餐飲品牌也都有類似困境:認知到問題存在,但在日常營運壓力中,無暇深入規劃,更不了解 ESG 政策下的商業服務業智慧減碳補助這類資源的適用條件與實際操作方式。

我們先協助他們盤點營運流程與數據流斷點,進而挖掘出三個關鍵瓶頸,這才開啟了我們後續設計「智慧永續轉型方案」的契機。

我們觀察到的痛點,是整個產業共同的挑戰

(智慧減碳轉型核心:從製作到配送再到服務)

  • 人工製作誤差大,報廢率高
    每杯飲品需精準控制糖度、奶量與比例,卻因門市人員經驗不一,造成大量報廢與品質不一。
  • 物流與庫存缺乏整合
    各門市獨立叫貨、缺乏配送協調,造成重複運送與庫存過剩,形成碳排與資源浪費。
  • 分店標準與顧客體驗不一致
    產品標準仰賴紙本傳遞,執行落差導致顧客對品牌體驗認知不一致,難以擴大品牌價值。
  • 售後支援流程斷裂
    客戶反應處理慢、技術支援仰賴人力轉述,導致消費者體驗與回購意願下降。

這些挑戰,不僅讓營運效率受限,也間接阻礙了品牌價值的傳遞與放大,更讓永續成為「說起來對、做起來難」的口號。

三大系統升級:不只是改善,更是「重新定義流程」

(取得智慧減碳補助,重構永續營運模式)

我們協助他們設計了以下三項核心升級策略,並成功協助申請《商業服務業智慧減碳補助計畫》,取得 120 萬元政府資源支持,展開完整的智慧餐飲數位轉型:

  1. 智能飲料雲平台
    將飲品配方標準數位化並雲端同步,搭配智慧飲料機,實現自動化製作,讓每杯飲品品質一致、報廢率下降。
  2. 物料管理系統
    整合門市銷售與庫存資料,總部可預測物料需求,自動安排補貨與最優配送路徑,降低油耗與物流成本。

3.知識平台與客服機器人
建立線上知識平台與智能客服,讓每位員工都能快速找到 SOP 或操作建議,減少內部傳遞時間、提升消費者回應速度與品牌服務一致性。

成效不是口號,是可以被看見的改變

(碳排 × 油耗 × 客戶體驗 = 三大 ESG 成果)

  • 減少廚餘 3 公噸
  • 節省物流油耗 540 公升
  • 碳排放總量減少 19 噸 CO₂e
  • 12 間門市同步導入,5 間新店準備擴展
  • 建立 #一杯對地球更好的茶 的品牌印象,搭配 ESG 行銷進入消費者心中

更重要的是,他們現在擁有一套可複製、可擴展的營運邏輯,讓「每一次開新店」都能更穩、更快、更綠。

如果你也正在轉型的路上

也許你不是飲料品牌,但如果你也正在思考:

  • 店數變多,營運越來越難統一
  • 廚餘與報廢讓你心痛
  • 資料散落,無法掌握真正的營運狀況
  • 想轉型,卻不知道能申請什麼補助

這篇案例或許能為你打開一扇門。

智慧減碳補助案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放大「轉型力量」的機會。
真正的重點在於:你願不願意從眼前的混亂中,重新盤點一次體系?
而我們的角色,就是讓這個轉型方向更清晰、更務實,也更容易成功落地

任何問題也歡迎聯繫我們的官方LINE帳號https://line.me/R/ti/p/@865thrqr